企業是城市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也是城市發展的“合伙人”。從10年前設立生產基地,到把企業研發中心遷過來,再到把這里升級為企業的全球總部,沛嘉醫療伴隨著蘇州開放型經濟的發展一路壯大,并重新定義了“國械制造”,為千年古城以開放創新吸引要素自由流動寫下了生動注腳。
靈活政策助力企業翻開新篇章
8月,沛嘉醫療公布了2022年中期業績,兩大業務領域成績喜人:經導管瓣膜治療業務收入5210萬元,神經介入業務收入6670萬元,分別較2021年同期增長455.4%、57.6%。
成立10年,在兩大領域實現國內領跑。沛嘉醫療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張一這樣總結:“我們和蘇州是雙向奔赴的必然?!?/p>
當時間的指針倒回2012年,剛剛成立的沛嘉醫療將主攻領域瞄準心臟介入瓣膜。彼時,向沛嘉醫療伸出“橄欖枝”的地方并不少?!案鞯卣卟畈欢?,但是蘇州有兩點讓我印象非常深刻,一是政策靈活,會根據不同企業的需求做出調整;二是此前到蘇州創業的同行都說這里好?!睆堃徽f,真正讓他下定決心的,是他和時任蘇州工業園區招商局局長孫燕燕的一次談話。
“我當時去國外考察,在飛機上遇到了孫燕燕局長。前面已經有過接觸,她這次直接跟我說,蘇州工業園區以最大的誠意歡迎我們?!睆堃徽f。在隨后的接觸中,張一對政策的“靈活”有了更深刻的認識:沛嘉醫療想建生產基地,但又因為資金主要投在研發上,沒錢拿整塊土地,蘇州工業園區就把原先預備給企業的60畝地縮減成30畝。隨后又按實際情況減到了15畝,并在企業需要時增加到30畝。
2015年,沛嘉醫療蘇州生產基地奠基,從此翻開了蘇州高端醫療器械創新的新篇章。
暖心服務成為技術創新“加速器”
在蘇州工業園區高端醫療器械產業圖譜上,體外診斷、植介入設備、影像設備三大優勢領域異軍突起,已累計獲得二、三類醫療器械注冊證1243張,23個產品進入國家醫療器械創新產品審批“綠色通道”,占江蘇省40%。沛嘉醫療正是植介入設備領域的佼佼者,多款產品成為國內首創或填補國內技術空白。
去年起,沛嘉醫療進入了產品上市的“爆發期”。短短兩個月間,兩代經導管主動脈瓣系統獲批上市,宣告了國產醫療器械的兩次技術升級;今年3月,第三代經導管主動脈瓣系統進入國家“綠色審批”通道……
一系列突破,讓業界對沛嘉醫療刮目相看?!叭绻堰@些突破看作‘軍功章’的話,那么每一枚‘軍功章’都離不開政府的支持?!睆堃徽f,創業的每一步都九死一生,但有政府這個可靠的伙伴,沛嘉醫療上下十分安心:遇上用電高峰,企業特殊原材料必需冷藏存儲不能斷電,職能部門會通過錯峰排期、降低負荷等方式千方百計保障用電;針對牛心包這一心臟瓣膜產品重要原材料的特殊運輸要求,海關不僅上門指導,還主動與上??诎秾觾灮轵灪退蜋z流程,縮短產品通關時間;研發要用到的耗材沒在國內注冊,憑借江蘇自貿區蘇州片區的制度創新優勢順利進口……這種隨叫隨到、有求必應的服務,成為沛嘉醫療技術創新最好的“加速器”,也讓企業在不知不覺中持續加碼蘇州。
與蘇州共同描繪產業升級“藍圖”
成為“頭雁”,沛嘉醫療既堅持“領航”,又“反哺”產業,與蘇州共同描繪產業升級“藍圖”。
讓國產醫療器械走向世界,這是沛嘉醫療最初的夢想。眼下,通過借助蘇州長三角境外投資促進中心在備案審批、境外投資等方面的便利,沛嘉醫療忙著推動海外技術合作?!拔覀兘⒘藢@块T,專門研究海外相關產品的專利信息,希望在研發源頭就規避未來進軍海外市場可能出現的專利問題?!迸婕吾t療首席技術官陳劍鋒說。目前,沛嘉醫療共有89項已授權有效專利及100項申請中的專利。下一步,將持續強化海外專利布局,建立起下一代技術的“護城河”。
探索以創新集群引領高質量發展的蘇州之路,“頭雁”沛嘉醫療與城市不謀而合。圍繞自主可控,公司先后到青海、甘肅、西藏等地尋找合適的牛心包合作廠商,希望早日實現這一原料的國產替代。聚焦產業整合,沛嘉醫療牽頭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和蘇州工業園區管委會聯合成立蘇州市產業技術研究院介入醫療技術研究所,重點關注醫療智能化、生物材料、瓣膜修復技術、新一代神經介入器、房顫消融技術等領域,在全球范圍內發現、投資并整合擁有顛覆性創新技術的醫療項目。
按計劃,到2025年,蘇州將在電子信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先進材料等領域建立10個以上由龍頭企業牽頭、高校院所支撐、各創新主體相互協同的創新聯合體?!芭婕吾t療將充分發揮本土龍頭的作用,加速中國醫療器械走向世界?!睆堃徽f。
蘇報記者 董捷
《蘇州日報》2022年10月16日T02版